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能让温度超过二十八度。一旦超过了这个温度,并且停留时间过长的话,那么这个酒就会变酸。
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葡萄酒挥发酸的浓度也在提升,挥发酸含量过高的话,那么就会导致酒液酸味特别明显,严重影响口感。
所以在酒汁进入发酵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注意温度,并且控制好。温度过高的时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让温度降下来。。
这一步对于发酵也加前酵,从破碎开始,到发酵结束,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做不好,那酒就一定不怎么样。
把酵母加入玻璃瓶之中之后,王勇趴在一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着自己面前的瓶子,打量着打量着,王勇竟然靠在沙发上打起轻微的呼噜,又睡着了。
当王勇再次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了,王勇揉揉眼睛往对面的墙壁上挂着的钟表看了一眼。
十一点十一分,已经到中午了。饿的咕咕叫的肚子让王勇想起来他早饭都还没吃呢?
就在他起身准备去刷牙洗脸,然后进厨房准备午饭的时候,媛媛打来电话。说是她们娘三个中午在酒厂这边吃饭,让王勇和干爹自己解决午饭。
王勇听完之后就是气的直翻白眼,干爹中午饭几乎都是在温室那边和员工以及自己手底下的那些技术人员一起吃的好不好?直接说让午饭自己做不就得了?
中午胡乱的下了点面条,做了一个西红柿鸡蛋卤。稀里哗啦吃完之后,把碗筷往厨房清洗池里一扔,再一抹嘴巴,王勇就回屋继续看着他的葡萄酒去了。
也不能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光看着这个大玻璃瓶吧?想了想。王勇起身从干妈屋里翻出一本颜色发黄的《葡萄酒工艺手册》,躺在沙发上翻到葡萄酒的发展史看了起来。
话说这葡萄酒的历史,那可是相当久远啊!据考古学家考证。人类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采集野生葡萄并酿造葡萄酒了。比现在的白酒等蒸馏酒的历史可要久远的多了。
从考古发现的一些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壁画浮雕中,就有很多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内容。
目前公认的人工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起源地是在中亚,中东地区,也就是叙利亚,伊拉克等那一片地方。
然后直到三千多年前,才经由旅行者把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传到了希腊各地。
是希腊人将这些技术发扬光大,传播到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非,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直到今天,这些地方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
在中世纪,葡萄酒得益于基督教会的重视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督教的《圣经》中都先后五百多次提及葡萄酒。
耶稣称“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很多教会人员都把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
例如,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法国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酿造就要归功于当初修道士们精心栽培和管理,以及从罗马迁居到附近的教皇们的喜好。
我们国家的葡萄是两千多年前,由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当时成为蒲桃。同时也招来了酿酒艺人,开始酿制葡萄酒。
在那个时期,葡萄酒是非常珍贵的。《后汉书》记载,“扶风孟佗以西凉葡萄酒十斛进张让,立拜凉州刺史”。
进献了一点葡萄酒,立马就能换个市长当,可以想象当时葡萄酒的珍贵了。这绝对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在唐太宗时期,因为得到了新的酿造方法和马奶葡萄,李世民开始命人在皇宫之中大规模酿制葡萄酒。
之后在元朝,我国古代的葡萄酒发展达到鼎盛,之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一**二年,华侨张弼士在yt开始栽培葡萄,并在当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张裕。从此我国的葡萄酒发展才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建国初期,国内葡萄酒等果酒行业开始有了一点发展,国家大力发展了一批新的葡萄种植基地,从东欧和法国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葡萄酒行业迅速崛起,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大大小小的葡萄酒酿造企业纷纷成立。
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王勇家乡所在地在内的十大生产产区,各种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66.83万公顷,葡萄总产量715.15万吨,成绩斐然。
不过这些都是书本上的东西,现实呢?
现实就是咱们国家虽然产量看起来也不少了,但是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人均数量,总产量,都跟国外相差巨大。
这里主要还是咱们国家的饮酒习惯问题,千百年来,国人都习惯了喝咱们的白酒,这外国来的红酒,酸酸涩涩的,有什么好喝的,喝这个,还不如喝啤酒呢?
其实王勇自己就是这么想的?很多人也和王勇有着同样的想法,就是喝不惯着酸酸涩涩的葡萄酒(特制干酒,也就是干红干白,甜酒之类的还是非常可口的。)
凭什么你一瓶酒就能卖个几万块啊?还没有啤酒喝着爽口?咱就是小农民一个,喝不了那么高档的贵族酒,咱还是喝咱们的国粹老白干,二锅头吧?
当然,如果你是大款,那就喝喝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之类高档酒也不是不可以。咱们小农民还是喝着二锅头顺口啊!(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雨Ψ缘的两张月票支持,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