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反元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弘文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弘文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人们都已经退去,张阳将刘伯温单独留了下来。

“伯温,你在江南士人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可否还存在着报效朝廷的心思?”张阳问道。

“主公,不瞒您说,我也曾两次在朝廷为官,但是,朝廷政治黑暗,官员贪污[***],这个国家,已经走到了尽头,凡是正直的士人,都已经对朝廷失望透顶,想站在朝廷一面的人,少之又少。”刘伯温说道。

张阳满意,这和他想的差不多。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虽然存在着忠君思想,但是,朝廷实在是太歧视汉人了,蒙古人特权太多,社会又太黑暗,导致元朝的大厦终于土崩瓦解。

“主公,虽然士人们对于朝廷已经丧失了信心,但是,主公的政策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姓。”刘伯温大胆地提议道。

“哦?”张阳诧异道。

“分田地啊。”刘伯温说道:“主公,许多士人家里,都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土地全部收上来的话,恐怕也会招致他们的不满,许多土地,他们都已经祖祖辈辈拥有了许多年了。”

这个头疼的事,终于还是到来了,张阳知道,如果得罪了江南的士人集团,那自己即将要建立的国家,就会缺乏大批的栋梁之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啊。

“分田地是既定的政策,不能改变,如果贸然改变,很容易丧失百姓的信任。”张阳说道。士人集团固然重要,可是,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丧失了这个根本,后果不堪设想。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如果让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贫富两极分化就会严重,国家最终还是会陷入动乱。

纵观历史,整个封建社会的动荡,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一条:土地。每个朝代的末期,土地都被大量兼并,百姓租种土地,却又得交昂贵的租金,最终直至破产,社会陷入动乱。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土地,不让土地成为少数人的财富来源,现在,他就减免了三年的赋税,三年之后,赋税的比例依旧很少,未来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工商税收。

其实在元朝,贸易就已经相当发达,丝绸瓷器远销到欧洲,马可波罗也来到过中国,体会了中国的繁华程度。

但是,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策略,使得上层人士根本就看不到商业中的玄机,这个时代的商业,几乎不要缴纳任何赋税。

未来的发展,张阳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大力鼓励商业,与其他国家通商,赚取大量银子,这也是他发展蒸汽机大船的另一个目的。

“主公,士人阶层,主要依靠手中的土地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如果失去了土地,他们有什么经济来源?”刘伯温说道:“他们怎么可能会安心跟着我们?”

“这些我都相好了。”张阳说道:“和在兴化的时候一样,从他们手中收取土地,我并不是直接征收,而是按正常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将土地买过来,我相信,他们会体会到我这么做的苦心的。”

买土地?刘伯温不知道张阳在兴化实行的政策,听到说花钱买土地,还是有些惊讶。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绝对不允许握在少数人手里,以后我们制定了法律,这条一定要首先写进去。”张阳说道。

“是,主公英明。”刘伯温说道。

“同时,这也是我开设弘文馆的原因,江南士人众多,如果他们都能够投效到我的麾下,那我的大事一定能成,凡是来弘文馆的,经过青田兄的考核,可以胜任之后,都会按月从我这里拿俸禄,每个月暂定十两银子。随着地盘的扩大,我们需要能够治理一方的县尹,州尹会越来越多,这些官员,大部分会从弘文馆中产生。”

张阳这么一说,就给刘伯温吃了个定心丸,弘文馆的历史,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个月开始,他下令在弘文殿聚书20万卷,设立“弘文馆”,既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或至夜分而罢。”弘文馆荟萃人才,开拓文化,功不可没。

说白了,这个弘文馆,就是皇上选官员的地方,进入这里,就会得到皇上的重视,从中选拔有用的人才,治理国家。

虽然从这里拿的俸禄不少,但是,除了那些贫苦的读书之人,大部分的书生家里都还有不错的光景,这些俸禄重要,来这里的前景更加重要。

“弘文馆,必须要吸收正直的人进来,那些善于钻营,危害国家,成为蛀虫的人,绝对要拒之门外。”张阳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