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阳关(二上)西域之大,令人几乎难以想象
从京师出发走了整整一个月,行程两千余里,方才到达传说中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而玉门关到疏勒,还有两个两千余里
这条路,漫长而又寂寞唯一的好处是,不用再呼吸京师中那股令人窒息的暮气这一点对王洵来说至关重要内心深处,他烦透了长安城里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想再遭受一次神仙们打架时的池鱼之殃,也不想再被老女人们当做潜在的面首品头论足,更不想跟再跟任何人比谁的背景深,谁阿爷的官位大他还年青,眼睛里对人世间还充满了幻想他需要过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不是在天宝年的暮色中慢慢地糜烂
长安人只有三种选择融入,忍耐,和逃离王洵不清楚这话最早出于何人之口,心中却深以此话为然融入长安达官显贵们的圈子,对他来说显然有些强人所难忍耐心中的种种不适,以图今后的回报,亦非此时的他所能接受所以,留给他的只剩下逃离一途逃,逃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逃,找一个全新的地方,寻回全新的自我
此番远行,恰恰是个开始
一路走来,麻烦多得出乎预料一百名飞龙禁卫,三百余名服劳役的民壮再加上四十几辆满载辎重的大车,五百多匹驮马,想要沿途中不出任何纰漏,对年仅十八岁的王洵来说,绝对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好在他去年被封常清、周啸风等人赶鸭子上架带了几个月的兵,倒也不至于无所适从本着公平处事,恩威并施的原则,先下重手收拾了几个不听话的刺头儿然后毫不吝啬地将大把的钱撒出去,奖励那些任劳任怨的属下和民壮再接着根据自己的观察,将几个做事积极且在队伍中享有一定威望的民壮提拔为临时队正,与原来的几个心腹共同处理遇到的麻烦慢慢地,这支队伍就有了秩序井然的模样待得队伍走到凉州、甘州,所有人已经习惯了唯校尉大人马首是瞻,再不敢欺王洵的年青,而试图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
凭着身上的天子禁军行头和头顶上的昭武校尉官帽王洵在沿途中也唬倒了一大批地方官员年纪青青就官居六品,在长安城里也许还不算扎眼,到了地方上,却绝对堪称少年得志很多不明就里的地方官吏,本能地把长长的运输队伍,跟“挂职历练”四个字联系起来为了给日后的显贵王大人留个好印象,不吝大开方便之门而王洵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给钱就拿,给好处就收,转身再分给麾下众弟兄和肯出力的民壮,自己一点儿不留豪爽的举动,博得了弟兄们的一片赞赏
出了玉门关后,沿途人烟愈发稀少,景色也愈发显得荒凉有时走上好几天都看不到半点绿色,入目的只有无边无际的黄沙偶尔在沙窝深处能发现几点白光,那不是雪,而是被风从沙土中翻出来的枯骨
这种情况下,如果跟大队人马走散了,等在前面的肯定是死路一条禁卫和民壮们为了各自的性命,愈发对校尉大人唯命是从在方子腾、老郑、老周等几个“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澜下,这种敬畏渐渐演化成了崇拜即便是哥舒翰派来护送大伙的河西军将士偶尔对王洵开个出格的玩笑,也会引起大伙的同仇敌忾仿佛只要王洵一声令下,众人便会一拥而上,将冒犯者剁成碎片害得护送者与被护送者之间几度剑拔弩张,亏得王洵处理得当,才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好在哥舒翰的治地不算太广袤,出过了玉门关,经行大雪山脚,再涉冥水、甘泉水也就到尽头“再有半天的路程,我们就可以看到阳关了”向导老岳也敏锐地感觉出了队伍中的紧张气氛,指了指天地交接处的冒出来的一个青灰色的小点儿,如释重负般说道“过了阳关,就是焉耆都督府的地界,距离疏勒也就没多远了!”
“没多远是多远?”方子腾咧了下沾满沙土的嘴唇,有气无力地追问西域人眼里的距离,跟中原人眼里的距离大不一样老岳眼里的很近,也许骑着马也要跑上一整天经过了几场教训,大伙已经不敢再轻信此人任何有关路程的说法
果然,事实正如方子腾所预料向导老岳缩了缩脖子,低声回应,“大概,大概是一千五百多里地如果不绕路的话,也就走一个来月!”
“我呸!”众飞龙禁卫一起涌上前,冲着老岳大啐特啐“一千五百里还不算远,干脆你把咱们都领到天竺国去得了!”
“真的不算远”老岳抱住脑袋,满脸委屈,“关键是从蒲昌海开始,有一条大河直通疏勒眼下虽然河面已经开始结冰,但用石头敲几下,肯定能从冰窟窿里舀出淡水来”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众人的精神头立刻大振沙漠中赶路,最怕的不是缺乏食物,而是找不到足够的淡水有一条大河相伴始终,便意味着永远不再有缺水之忧如果条件允许,还能架上篝火,烧壶浓茶,涤荡一下已经装满了沙土的肠胃
很快,整个队伍就活跃了起来有人开始设想横亘沙漠的大河究竟是什么模样;有人开始憧憬每天晚上都能用热水泡脚;更有甚者,干脆开始探讨在正午时分的阳光下,点着篝火能不能洗个热水澡至于先前几天的草木皆兵,转眼就被大伙抛在的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