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雷霆(五中)对唐公李渊而言,眼下显然不是责怪李旭胆大心粗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妥有效的策略,把一些即将发生的或潜在的危机化解于无形!即便不能做到,最差也要让这些危机无法波及自己的家族
乱世已经来了,对于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的李家而言,危险和际遇并存,不由得他不谨慎为之
“君集既然对河北六郡形势了如指掌,依你之见,如今我等该做何打算!”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李渊用一种非常平静的语调垂询给年青人多些表现机会,是他用人的一贯原则陈演寿、马元规等老一代幕僚终有气力不济的那一天,能否趁此之前挖掘并培养出新一代谋士和家将,涉及到李家的未来
见李渊用充满信任和期待目光看向自己,侯君集不觉将胸口向前挺了挺在人才济济的李府站稳脚跟不容易,虽然背后有李世民撑腰,他也必须懂得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依晚辈之见,唐公此刻最好修一封书于李将军,说明其中厉害!”他的年龄和李世民差不多,因而‘晚辈’两个字说得顺理成章,“那李将军并非鲁莽之人,一时失察,只因为身在局中罢了此地距离上谷不过八百余里,快马五日便到唐公书至之时,蛇已出洞,鹰未失羽大军顺势回头…….”
这是个非常狠辣的办法山中匪患对于李旭而言不过是疥藓之痒,早剿晚剿差别不大而李旭在豪强和官吏们即将有所动作时突然领兵杀回博陵去,那些居心叵测的家伙就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既然那些阳奉阴违者已经送上门来,想必李将军也不再会跟他们客气!”侯君集越说思路越顺,根本不顾及周围人已经发了白的脸色他亦出身寒门,出于自身的经历,难免为李旭重手打击世家和庸吏的行为暗中喝彩,因此考虑问题时也主要是考虑如何能让李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却压根没注意到垄右李家亦为世家的一员,而唐公府的幕僚中,更不乏一些地方豪门的子侄辈
“此子好狠的心肠!”李府第一谋士陈演寿目视李渊,轻轻摇头
“此子跟无忌倒是天生的搭档,世民倒也会用人!”长孙顺德的目光中依旧充满欣赏,但欣赏的对象却是侯君集身边的另一个人
“君集之计听起来甚妙,可曾想过李将军是否会相信老夫的示警?”环视四周后,唐公李渊不对侯君集的建议做任何点评,而是笑着问起了其计策的可行性
“这个,这个……..”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侯君集突然红了脸,嘟囔了好几声,终是摇了摇头,慨然道,“晚辈莽撞了,李将军向来待人以诚,根本不会怀疑他身边那些人是否会背后捣鬼!”
“你能想到这么多,已是不易平素闲暇时多读些书,心中知道的掌故多了,考虑问题自然也会更周全!”李渊笑容里充满了鼓励,让的侯君集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尴尬之意减轻的许多
从前辈同僚的不屑的眼神中,他已经知道自己刚才的言语太莽撞了且不说李旭未必相信来自远方的警示之言,就算他认可了唐公的示警,毅然回师此举又将垄右李家致于何地?
“年青人么,想法难免有些疏漏,多些历练就好!”坐在李渊临近位子上的马元规轻摇羽扇,笑着在一旁补充“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飓风初起于萍末’,此乃多事之秋,我等谋事,不能之图一时之痛快!”
他说得语重心长,仿佛长者在教导晚学后辈侯君集听在耳朵里却如闻惊雷,脊背上的冷汗淋漓而下马元规含沙射影,隐隐指的是他考虑问题时全凭自己感情好恶,却没有考虑李家的利益将受到什么影响而事实上,他刚才的确把自己摆在了李旭的位置上,而不是作为唐公府的一个幕僚为李渊绸缪
“是啊,是啊,马主簿此言甚有道理河北地方势力,一直是盘根错节,我等万不可贸然行事!”众幕僚连连点头,对马元规的话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