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回来了
长安街沿线已经被军警严密封锁,无数的北京市民在路旁翘首期盼。尽管,关于这位皇帝养子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传说轶闻甚至艳情故事,但对于这些普通大众来说,这太子依然只是个传说。这一次的东北事件,一连串的爆炸新闻,铺天盖地的宣传,这太子就仿佛朝阳般喷薄而出,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郑宇的一切,正在这个国家,尤其是这个帝国心脏的各个阶层之中开始流传。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潮流,似乎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于薄冰之下开始了暗暗涌动。
郑宇感受着外间的热情与喧闹,一丝笑意终于挂上了嘴角。他特意坐了一辆敞篷车。这个时代毕竟没有82这类威力巨大的狙击武器,如果在如此严密的戒备下还能有人能刺杀他,那他即使这次躲过去以后也早晚没命。
郑宇站起身子,微笑着向两侧路边的群众挥手致意。
此时,车队的速度也缓了下来,人群中顿时发生了一阵骚动,人们拥挤着想看清楚这位太子的真面目。前排的人用力扛着身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忍不住赞叹于这位太子的年轻英锐,感慨着帝国后继有人。也有很多复杂的目光在注视着这个英姿勃发的身影,有恨意,有羡慕,也有轻蔑和鄙夷。
但终究没有真的发生什么。
车队缓缓驶入了警戒区,接近了中华帝国的心脏。
郑宇感受着那股肃穆庄严的气氛,全身如同被电流穿过,不自禁地一震。他知道,那宿命的会面,真皇帝与伪太子之间的会面,铁血大帝和银行小职员之间的会面,甚至也许是两代穿越者之间的会面,即将激情上演。而这一场相见,自然会对这个帝国的历史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对他郑宇,也许就是光荣与耻辱,生存和死亡的区别。
郑宇沉默地注视着前方,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步步地来到自己面前,他抬头看了看天,几朵白云懒洋洋地打着哈欠,上午的太阳依然吝啬地播撒着热量,北风阵阵,卷起些尘土,击打得树枝微微颤抖,塑像般伫立的黑衣士兵,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任北风刮削着脸庞,依然是目不转睛。
郑宇深深吸了口气,目光在“中华宫”三个大字上转了转,又瞥了下正门上那副对联: “励精图治,雄狮一吼九州荡;扬清激浊,正气大张五湖春”,心头一动。
宫门口,早有几人迎接,都是黑灰色华服。当先一人已经迎了上来,抓住了郑宇的双手,用力握了握。
郑宇吃惊不小,很诚恳地说道:“邓书记长,折煞小宇了。劳您出迎我心中不安。”
“殿下哪里话,”邓潜温和一笑,也是格外恳切,“您为了国家奔波劳碌亲历艰险,在下若非事务繁杂不得抽身,恨不得离京北上为殿下驱策。”
郑宇连称当不得。
这所谓的书记长,其实就是皇帝的首席幕僚长,在帝国里一贯被称为“内相”,虽然品级并不很高,但权势几可与所谓“外相”,即内阁总理分庭抗礼。对于帝国群臣来说,要把握陛下的喜好和心意,书记处自然是最好的门路,因此对于书记处里的实权人物,无不是小意巴结卖力拉拢。可偏偏皇帝在这方面分外看重,书记处几经清理,血泪的教训让大部分人都懂得了不可交结外臣这个道理。这个带着点明朝司礼监色彩的皇帝幕僚机构,就这样逐渐成为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帝国常设机关。
邓潜担任书记长已经有五年之久。能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坐得稳如泰山干得风生水起,不但得了皇帝的信任,还在外间受到交口称赞,足见此人底蕴之恐怖手段之高超,也让郑宇不得不暗自佩服。
“陛下就在静心斋等候。”邓潜温言说道,“陛下特意吩咐,您喝口参茶提提神,然后速速陛见。”
“不用喝茶了。”郑宇一笑,“我是部队打熬出的筋骨,耐得罪受。母后在何处?身体如何?”
“娘娘没什么问题,只是刚刚病愈身子有些虚弱。娘娘懿旨,您见了陛下之后再去看她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