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一日,高勇返回奉天。(手机访问:)这一日,奉天城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忙碌中的人们丝毫没有发现,他们刚刚与心中神明一般的秦王高勇擦肩而过。熙熙攘攘的城市,一点点积聚了各方汇总来的力量,为了新的一年,为了新的帝国,为了新的皇帝陛下。汉朝已经如过眼云烟,成为了史书上的一个称谓。没有西汉立国初期封杀埋没秦国一切信息的恶劣手段,高勇秉承着继往开来的原则,客观公正的记录汉朝功绩,甚至追溯到秦朝,将战国至东汉这数百年之间发生的历史重新整理,用公正的笔触重新书写历史,还原了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真相,平反了一个个悲剧般的英雄。
史笔如刀,却抹杀不了真相。高勇西行,除巡视边疆外,还重塑秦皇陵,拜祭汉陵,以立中华正统。且因国号复秦。故此,对于秦的历史更是溯本寻源,集合了治下绝大部分史学家,将尘封于书籍中的秦国奋斗史重新纂刻流传。其中跌宕起伏,尤以秦襄公救周、商鞅变法、血战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了全书的四个**,洋洋洒洒百万言,可谓是当代最伟大的著作。撇除用意,单单这本书就足以与《史记》并肩
随着这本《大秦帝国》刊印发行,整个十一月都成为了秦的天下。士人、学子纷纷写出心中感想,军中将士则仔细分析其中的重大战役,再与各种兵法相互印证。一时间,人人都在谈论秦,人人都在议论秦,历史功过后人评说。年轻人感慨于秦的艰苦奋斗,悲叹于他的疏忽而逝,短短十五年竟然成为了最后的绝唱。而其中的荡气回肠,数代人的前仆后继,十余次的险象环生,都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人。
谈古论今,以史为鉴,这是全书的核心所在。故而,高勇鼓励人们议论品评,从自身角度去理解去看待,进而明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紧随其后的十二月,《楚汉争霸》也将刊印发行,其中塑造了绝世霸王项羽,也全面描绘了汉高祖刘邦,让人们知道历史,知道国家建立的艰辛,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尽管一个个名字都成为了历史书中的字符,可他们的事迹依旧在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为增加直观感受,高勇干脆下令将各个时期的地图一并刊印,让百姓们切身体会到国家强盛、开疆扩土的宏伟壮观。
待明年元月,《大汉帝国》亦将紧随其后,成为历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最接近的一部。只有对比,才能明悟,才会懂得珍惜。
三本书中,各方学者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找寻事件的脉络,参与其中的人士,无论官职高低、名望大小,哪怕是普通一兵,只要能寻到痕迹,就统统收录书中。过往时代或许力不从心,可从崛起于玄菟郡开始,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战役,那些伤亡将士、立功将士的姓名资料都尽可能的留存下来,抄录于史书之中,成为帝国建立过程中一砖一瓦,为后人永世铭记。
历史终究是历史,读史书,明今世。帝国兴衰不可免,唯有全民一心才能让帝国的兴盛更持久,衰败更短暂。至少,眼下秦王当政,国势无双。
※※※※※※
匆匆陪伴家人两日,高勇便立刻来到统帅部,与众参谋军师商议明年的军事安排。粮食丰收,豫州、徐州、凉州的迅速恢复,让高勇手中有了多余钱粮,可以应付一场中等规模的会战。可是,原定的南下方案,却被孙泰的《悍狼计划》狙击。一南一北两个方案,令高勇犹豫不决,也同样令贾诩、郭嘉、刘晔等人决心难下。
“各有利弊,各有道理”贾诩轻叹,眉毛快拧到了一起,手指轻轻敲打桌面,纠结的很。
与之相比,郭嘉要好一些,可是表情也十分困惑,大概是在抱怨,为啥要一起提交。“曹操、孙策的新军训练的有模有样,新政也推行的很顺利,敢于反抗的本地豪族几乎都被清剿,剩下的噤若寒蝉。倒是汉帝刘协,被曹操圈在皇宫内无法外出,心腹重臣也手无权柄。近一年来,曹操、刘备发展迅速,向南扩张不少地盘,实力增厚。孙策仰仗水军便利,也积攒了不少实力。综上,对付他们越早越好。”
刘晔很少出言,这一次却是破了例,“主公,卑职建议南下以前几次决定战略方向的会议上,卑职都是旁观者,很少发表意见。而恰恰如此,让卑职看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外敌只是暂时的,历朝历代都不同,时强时弱无定论。可内患却是永久的,它就象伤口,撕裂的愈久,弥合所需的时间就愈多。攘外必先安内,国家一统,方能拿出全部实力一致对外也许会耽搁几年,但等国内统一、令行禁止后,无论是北征还是南下,都是易如反掌此外,身为翰林院的掌舵人,卑职清楚研究中的新式武器的厉害,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卑职都不希望它们用在同胞的身上”
斩钉截铁的发言,让高勇第一次认真审视这位沉默寡言醉心研究的大智之人,与历史上的评价一一印证,“攘外必先安内”高勇轻轻的重复这句话,感触颇深。郭嘉、贾诩却是双眼一亮,品味出了其中深意。看着几人目光神色的变化,高勇微微抬头,“可是决定了?”
几人相视一笑,齐齐指向了最终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