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等人将信传看起来,看到这封信里满是对林义哲恶毒的谩骂和诬咒,当时杨锐的心里便充满了反感。
“……争琉球区区弹丸之地,耗费国帑,与国何益?为争虚名而远实利,以致国家疲弊,军民徒劳,尔心非人心哉?……”
看到王凯运信中对林义哲收复琉球竟然大加辱骂,杨锐感到简直是莫明其妙。
而同来的几位学子竟然有人对王凯运的信的内容大发赞叹之声,更让他觉得刺耳无比。
离了王凯运的寓所之后,杨锐便下了决心。
回到自己在思贤讲舍的房间,杨锐给王凯运写了一封辞别的信,请另一位学子帮忙转交,然后又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自己的恩师张芝栋,告知恩师自己打算去福州游学,参观船政局,并拜会林义哲,另一封是给自己的兄长杨聪,请兄长也一道来福州。
从那时起,杨锐便在福州扎下根来。
象他这样的因为林义哲的关系由儒生转投洋务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而自从林义哲故去之后,有不少人伤心失望之余,纷纷离开,而杨锐和叶炳文等人则并没有丝毫去意。
自从来到了船政,杨锐就没有再想要离开。
虽然他们的主心骨林义哲故去了,但船政还在!
只要船政在一天,他们就要坚持干一天!
“也是,我刚才气昏了头,没看到这下边儿,点时斋还有评语呢。”
叶炳文看到了文章下面点时斋编缉写的“此为曝丑类狂行于天下,使世人警醒此辈,一时毒言饶舌,希图出露头角,而国家大计则为之阻碍不少,当国者不可不察也”的评语,明白了杨锐所言的意思。
“点时斋而今畅销全国,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无有不阅者,”杨锐说道,“有一二当国大臣得阅此文,则其死无葬身之地矣!”
“一二大臣或阅得此文,然只怕未必能猜出是何人所写。”叶炳文道。
“那我们不妨点醒一下他们好了。”杨锐不动声色的说道。
“那我们便来做这点醒之文!”叶炳文连连点头,大声道。
当下杨叶二人便开始拟起文稿来,不多时,文稿便拟好了,杨锐和叶炳文检查了一遍之后,便连署了笔名,由叶炳文径直前往《点时斋画报》报馆投送。
杨叶二人并不知道,差不多与此同时,在上海的《点时斋画报》总部,梅宏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为王凯运的棺材板钉上一颗颗钉子。
北京,清绮园,千禧堂。
“王凯运这端党余孽,现在还活在世上吗?”
仁安太后起身来到敬亲王面前,罕见的将手中的报纸直接递到了面前的敬亲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