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大时代的梦 > 第五十八章 宫毯(1)

第五十八章 宫毯(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蓝桉在刘梦诗的家里,看到一块古色古香的宫毯。

宫毯是“燕京八绝”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技艺,因为大部分时候它都被垫在器物、鞋履之下;但它又是让人感到惊艳的技艺,因为它自身所蕴含的工艺智慧、设计之美乃至历史信息,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南北一条中轴线,四方对称布局严,外城内城加皇城,城城围着紫禁城。大部分人一听这个顺口溜,就会猜答案是故宫,没错。不过在北京地毯行业,它形容的是“宫毯”。

顾名思义,宫毯,是皇宫用的地毯。用料工艺皆为上上品,在清代被大量使用,宫廷造办处将它送上了艺术的巅峰,因此又被称为“官坊毯”。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

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元代时,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则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

北京手工织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宫毯。北京织毯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

北京宫毯则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宫廷艺术挂毯也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合璧的韵味。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世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宫毯的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还要将它按照织毯的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一点一点地成型了。

在北京一地,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至明清,宫毯的使用更为广泛。雍正年间,北京织染局有九名毯匠专门为皇宫编织地毯。乾隆更是连哪座宫殿铺什么地毯、如何配陈设都曾下旨过问过多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十五日,乾隆帝下旨,“将串枝花毯在乾清宫东暖阁铺设,红万字花毯在西暖阁铺设,其毯子面宽富裕处裁去,进深不足处接补,着造办处大人们传工部匠人前来照样接补,四面并门口处要花边,得时沿边吊里”。

在漫长的岁月、一代代帝王偏好喜恶的不断改易里,来自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花样纹饰,遇上了中原各地的文化元素,再经由“如意馆”(如意馆是由康熙皇帝设立,主要研究和陈列西方的科技成果,建成后以绘画供奉于皇室的一个服务性机构。)秉承的宫廷美术风格统整融合,最终形成了北京宫毯独有的构图方式——格律体。

宫毯中的“格律体”构图,讲究中心夔龙、角云抱角、外围以大边小边为边饰,呈现出环抱、对称和中心的规整韵律感。

这种图案构图严谨,配色多用宫廷之黄、富丽之红、高雅之蓝,点缀以丰富多彩的花卉纹样,使得每一幅毯面或华丽或典雅,不失庄重之感。

宫廷图案碱韭凹凸立体,即使简单的图样,经过巧手编织,也极富层次感。

《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德商鲁德洋行购样毯二张,运往德京,彼都人士始知我国地毯原料细软,花样新奇,并且颜色可以历久不变,遂争向该行订购。

“嗣后美人亦知此种出品极为精良,于圣路易万国博览会,我国地毯与赛,得一等奖章。于是地毯输出外洋,数量盛时可达二百万之巨。宣末民初,殆始为全盛时代。”

清末至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控制力日趋衰微直至消亡,仅限“皇宫御用”的宫毯成为文物。而传承自宫廷文化、宫廷审美的宫毯织造技艺,却在民间存续下来。

这块京式图案地毯纹样对称,以双线、如意、竹、梅等传统吉祥图案围绕“寿”字,给人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并采用中国传统青花色进行调配,素雅美观,令人流连。

对今时今日的人们来说,若想要领略北京宫毯全盛期的艺术风貌,故宫必定是不容错过的“宝山”。

2000年,英国研究古地毯专家michaelfrances来到北京造访,想观摩照片中的十七张皇宫地毯,而故宫给他的答复是:不止这“十七”件,而是七十多件!

当michaelfrances先生看到这些藏毯时,激动得直接跪在地上仔细观察,事后更兴奋地打电话遍告同行,自己看到了现存最完整的中国古地毯!

三年后,故宫藏毯又一次打开了缜密保藏的大门,而这次的一行访客,则是历经数代传承、依然将宫毯织造技艺存续在双手上的工艺人。

来自北京地毯五厂的康玉生、王国英、曹艳红等8位工作人员,他们要研究的是清代皇宫中的宫毯极品,皇帝独享的盘金丝毯。

“要问这盘金宫毯有多珍贵?过去皇上用它时都绕着走不舍得踩,生怕磨损金线。”康玉生是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是少数能完全掌握北京宫毯织造技艺11道制作工艺的人。恢复盘金丝毯的工作就由他带头。

盘金丝毯多出自当年的新疆工匠之手,金镶丝缠,格外富丽堂皇,彰显皇家气派的雍容华贵。

由于用料昂贵、工艺复杂,从皇宫流传下来的技艺又师传保守,民国以后便再无织造。如此珍贵又神秘的盘金丝毯,即使在专业的织毯师傅们中间,也是近乎传说的存在。

盘金丝毯与常见的宫毯区别甚大。宫毯编织技法一般使用8字扣在经线上拴扣,然后割断毛线形成立体的厚度。

而盘金毯则需使用不同的盘法先盘后面、再盘前面,并使用特殊的编织法将前后两部分“锁紧”。这两种织法混合在一张毯子上,薄厚不一,形成独一无二的立体效果。

“这是我三进故宫,最后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察到结构。”康玉生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感慨万分。

常见的宫毯道数为90道和120道,道数越多,质地越细密有弹性。以120道的宫毯为例,约0.1平方米面积的节点多达14400个。而盘金丝毯的工艺比常规宫毯费工4倍以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