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滔天恶浪(五)
这天夜里,张志文带着自家老爷的拜帖进城拜访了襄城县的李知县。
“在下是张少宽张御史家的管家张志文,奉自家老爷之命前来拜访知县大人您。”张志文虽然只是个管家,但是南京他是去过的,官场上的规矩他也是懂得。
李知县打开拜帖一看,内容和常人拜帖无异,无非是万历多少年进士或者举人手拜之类的。但是眼前这份拜帖内容相似却意义不同,襄城是个小地方,出的官员不多,目前职务最高的就是这份拜帖的主人都察院四品御史张少宽。对于这一级别官员的拜帖,小小的七品李知县自然是不敢等闲视之的。
“还请张管家代为问安,这个张大人的座师恰好是鄙人的同科好友”说到这里李知县就有些心酸,同样是做官的,同样是一科的进士,仅仅是因为自己没能搭上东林党的顺风船,结果同人不同命,一个高居庙堂之高,一个却只能是居于江湖之远。
正忙着感叹自身命运多舛的李知县看着一脸憨笑的张管家突然醒悟过来,对啊,自己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小知县,如何当的起御史大人的拜帖呢?肯定有问题,难道是这位御史大人有事相求。想到这里李知县的心思就忍不住活络起来,自己在襄城已经当了差不多九年知县了,明年就是三年一次的大计之年,依着朝廷的规矩,如果评不上中上,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就得退养回乡了,简单点说这辈子这官就算是做到头了。说起来这位李知县的官运确实不怎么样,身为湖北人,他年方三十中了进士却是个倒霉的第三榜,进不了翰林院,在吏部候缺候了一年后靠着同乡关照,终于捞到南直隶的七品知县,绝对的肥差。偏偏刚上任半年,自己的老父亲就意外病故了,李知县不是张居正,自然不存在夺情一说,结果自然是老老实实回家丁忧三年。就是这三年,整个朝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道德君子自居的东林党强势崛起,而李知县所属的楚党逐渐势微,最终被排挤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层。如此一来,丁忧三年的李知县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程了,他被发配到襄城这种三等县来混吃混喝了。朝中已无人的他在前两次大计的评定自然也就逃不出中下二字了,而这次如果还是中下,那么自己这个官就算是当到头了。李知县到不是没想过更换门庭,但是人家东林党招收小弟也是很讲究的,具体来说就是可以不论出身,不论年纪,不论籍贯,但必须要有介绍人(好熟悉的制度)。没介绍人你想加塞都不行,于是李知县这段日子几乎天天在衙门里发愁。
“这个不知道张大人有什么事情要吩咐下官?张管家只管开口就是了”李知县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了,十几年的官场生活早就把他磨练成老油条了。
张管家见这位知县大人这么上路自然也乐得省去拐弯抹角的去套底了,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百两银票放在桌上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张家有三个奴才仗着主家的势力,在这襄城开了三义百货栈。原本这也没什么,我家老人并不在乎这些银钱之事。可是不曾想,这三个奴才仗着有点小钱,居然勾结匪类欺侮主家,实在是太可恶了。我家老爷本不想多事,只是怕这三个奴才继续做大下去,将来祸害一方就甚为不妙了。”
李知县大惊,襄城就这么大,三义百货栈更是自己最近刚刚获得的摇钱树,所以张管家所控诉的是何人他是一清二楚的。他很是惊讶,这个张振岳他是知道的,年纪不大还是个少年,做事却极为老道,待人也是很是谦和大方,平日自己也没少从此子手里得好处。想到这里,李知县忍不住的迟疑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应承什么,只是眼神死死的盯着张管家道:“不知道张管家说的是哪一家?”。
张管家让这么一盯自然是有些心慌,但是他自恃是见过南直隶六部大员的,所以他强自镇定道:“李大人,其实很多事情你我都是心知肚明的。具体怎么做,自然是不需要衙门出面,凭我们张家自己收拾这么几个小毛贼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只是场面上咱们还得在大明律上过得去才是,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只是大人您这个父母官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即可。当然,适当的时候添个柴,加个火还是必不可少的,您说是吗?知县大人!”
看着李知县还是犹豫不决的样子,一直在试探的张志文又补充了一句:“哦,对了,李大人,明年就是大计之年(明代外官考核称为大计),我家老爷很是希望能为朝廷举荐几个可造之材,所以希望大人您入京之时能带这份拜帖见个面儿,具体事宜自然会有小人去信禀明我家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