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摄政王的小妆娘 > 第40章 京城

第40章 京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多种阴谋论的笼罩下,京城人民忐忑不安地过完了这个糟心的年。

不少有着适龄儿女的人家加快了定亲、成婚的脚步,就怕那两位病歪歪的其中哪一位翘辫子了,妥妥的都是国丧节奏。连累了小儿女的婚事不要紧,就怕又掀起另一场帝位交替的腥风血雨啊!

由于摄政王府闭门谢客,除了三位杨大人和谢御史外,似乎没人能见到传说中已经“命不久矣”的摄政王大人。于是,忠武侯府的门槛就被踏破了,连带着礼部尚书府的门槛也换了一条。

自外地归京过年的裴子孟感到十分稀奇,讥诮道:“啧,不知道的还以为又要开恩科了,倒是喜庆得很。”

裴尚书便吹胡子瞪眼睛道:“说的什么话!如今这个光景,有什么可喜庆的!你是在外头的乡野之地逍遥惯了,说话没点遮拦!我看,你也别回去了,调回来六部学点东西才是关键!”

裴子孟看都没看他老爹,撇了撇嘴直接大步走开了,还招呼着仆从去收拾行李,气得裴尚书拍着桌案大喊逆子,直到进了内院还气鼓鼓的。

杨氏见状,连忙娇笑着迎上来,端茶送水的,好容易将其服侍得心情舒畅了,才小心翼翼地问:“老爷,近来外面都在传,说王府那边……”她顿了顿,一脸忧心忡忡道:“若是真的不好了,可怎么办好啊?”

裴尚书刚舒展开的老脸又皱了起来,斥责道:“妇道人家,就知道搬弄是非!这些事情不用你多管!”见杨氏服服帖帖不敢顶嘴,这才满意了些,缓和语气道:“三郎都老大不小了,他虽然人不在京中,可你到底是他正儿八经的嫡母,他的婚事你得多留心才是。哦对了,四娘子也差不多到了年纪,你看着一并办了吧。”

杨氏脸颊一抽,这老家伙不说还好,一说就是两桩大难题。

裴子孟那个傻子还不算难办,无非就是眼界高一点,她耐心点寻就是了,寻不寻得到还是两说,总归要让夫君看到自己的用心。

只是四娘子这边可不大好办哪。

不过,什么叫一并办了?四娘子可是她的亲女儿,怎么跟他儿子比起来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一样?

杨氏暗暗忍住这口气,眼珠子转了转,先满口应下,又提起了另一件事:“老爷,月底就是三姑奶奶的忌日了。往年都是王府那边请无为观的紫云道长到王府去办水陆道场,今年这般光景,也不知那边到底如何,咱们这边……”

这倒是个问题,裴尚书一双稀疏的粗眉又拧紧了些,良久才说了句:“这事我知道了,改天我去探探王爷口风吧。”

两夫妻就此睡下,一夜无话。只是两人各有心事,辗转反侧了许久。

次日,裴尚书果然带了个切实的口信回来。

“王爷有令,道场一事往后不必再做,省得扰了王妃在天之灵。”

仆役来报信的时候,杨氏跟自家闺女裴妉在一起,听了这话,两人神色各异。

杨氏想的是,这话定然是王爷本人说的,不可能是其他人代传。这么短的时间老爷就能见到王爷,这便说明,三姑奶奶虽然去了几年,但裴家在王爷心中还是有分量的,不然也不会满朝文武几乎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偏偏自家老爷进去了。

只是,那道场往后就不办了,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莫非,摄政王府那边终于要迎来新的女主人了吗?

虽说自家老爷已是礼部尚书,但礼部到底是个清水部门,比不得吏部、户部受倚重,摄政王府这门姻亲对裴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想到这点,杨氏的眉头就拧得紧紧的:“若是没了这门姻亲,往后……”

一旁的裴妉却十分欢喜,她和杨氏想得完全是两回事。

既然王爷能亲自下令,说明外边的那些个“命不久矣”的传言都是假的。再者,杨氏想到的第二点她更是想得透彻,并且眼中绽放出期盼的光芒,还夹杂着一丝娇羞。

她凑到杨氏耳边低低说了句,“阿娘~既是担心这个,为何不想个法子,再续这门姻亲呢?”

“胡说什——”

杨氏的话说了一半便戛然而止,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先是一惊,而后细细端详了裴妉一番,心中生出了一股“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之情。

“你这死妮子果然是长大了,唔,不像我,倒更像你阿爹,还有你那三姐。”杨氏看向裴妉的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你阿爹昨儿还跟我提了你的婚事呢,你可有什么想法?”

裴妉低下头娇羞一笑,顺势掩去眼中一闪而过阴霾:“女儿哪里敢有什么想法,不过是全凭爹娘做主罢了。”

杨氏见状更是满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看着女儿清丽中带着一丝妩媚的动人容颜,杨氏眯了眯眼,像是看到了什么梦寐以求的场景,脸上的笑容不禁更加灿烂起来。

只可惜裴尚书对这个想法并不买账。

“你莫不是昏了头了?若是王妃留下一丝血脉,咱们裴家要送人过去照顾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名分……且不说如今王爷并无续娶之意,即便是有,那也不是我裴家能插手的!”

北巡之乱以来,裴家长房没了顶梁柱,裴仲明又临危受命,远赴渝州请回先帝灵柩,一路风霜雨雪,回来之后整个人像老了十岁。只是他到底还没老眼昏花,也没昏聩到觉得他能凭自己这个前岳丈的身份能撼动那位决定的地步。

一想到承平元年的那场腥风血雨,朝中对他有异议的大臣多半遭到血洗,就连先帝在时最受宠信的大长公主也要避其锋芒退回封地,裴仲明就一阵胆寒。

见杨氏还要辩解什么,他便瞪着眼睛挥了挥手。

“好了,此事不必再说。除非王爷发了话,要和我们裴家结亲,否则,你趁早给我死了这条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