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逆反:学渣日记 > 第23章 离别礼(与正文无关)4

第23章 离别礼(与正文无关)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社会热点人物事迹必备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相对比较容易写的就是议论文,大家在写议论文时最缺少的就是典型新颖的作文素材。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热点人物事迹必备作文素材》,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语段

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篇一】共享单车更需共治理

两会上,共享单车成为一个小热点。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共享单车是模式创新,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共同努力,一定能发展好。从盈利模式与市场前景到传统自行车行业承受的冲击,从是否属于共享经济到文明用车与安全用车……共享单车火起来之后,可说是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篇二】从“中国味道”感受文化自信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味道》节目的制作,和许多像我一样热爱美食的同龄人一起,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追寻中华美食的踪迹,感受中国味道的传承。

【篇三】以“精准灌溉”确保教育公平

4年时间,1824个县通过教育督导评估认定。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数字背后,凸显的是教育公平的推进。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我国已经有超六成县(区、市)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更多的农村娃,拥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篇四】减去女儿手指,何止是“虐童”

据东南早报报道,3月8日晚,12岁女孩小莲在遭母亲威胁后离家出走,她到一家电子厂想找工作,却被工厂负责人发现小莲一身伤痕,工厂负责人遂报警。当着民警的面,小莲讲述了自己被母亲虐待的经过,其母亲稍不顺心就对小莲非打即骂,乃至拿烟头烫她,三四年前,竟用剪刀剪掉女儿一截手指。民警表示:小莲在讲述这些过程时,她父亲就在旁边听着,既没否定也没肯定。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篇五】经济升级,决不容假货横行

外代购猫腻多,监管如何突破瓶颈?山寨货横行乡里,傍名牌现象怎样整治?治理制假售假,如何走出“查了罚、罚了放、放了重操旧业”的恶性循环?一年一度,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次与我们相遇。如今,“3·15”不仅是消费者权益主张的一个节日,也日益成为汇集打假智慧的一个契机。

【篇六】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

“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篇七】尴尬读成“监介”,并不尴尬

近日有网友发现,台湾教育部门重编的“国语辞典修订本”中,“尴尬”的读音除了念“gāngà”,还可以念成“jiānjiè”。很多网友表示,这让人很尴尬。

【篇八】媒体善意离不开新闻公正

一位八旬老人开着无牌照的摩托车载着百岁母亲看病,路遇交警被扣罚款。南京一家媒体刊登的这则新闻,让舆论为老人仁孝救母之举点赞不已,对当事交警的质疑不绝于耳。另一家上海媒体却同时报道了这件事的后续进展:当事交警不但通知了老人的家属,还开车将二位老人送到了医院,事情圆满解决,各方拍手称快。

【篇九】课后服务改革应追求多赢结果

孩子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家长没办法按时去接,长期为此揪心挠头。为解决这一现实困难,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同时强调,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3月7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时也表示,为此将考虑实行弹性放学时间。

【篇十】整肃旅游不能单纯“谈业务”

3月27日,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对社会公布,内容涉及购物市场、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监管、政府责任等7方面22条新规。云南省领导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承诺的这些“云南史上最严治理措施”,能否尽快有效遏制云南旅游乱象,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篇十一】弘扬传统文化应立足大教育

今年全国两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热点,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比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教育着手”“传统文化要进校园”“对各级各类学校教材进行修订,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等。

【篇十二】在两会奏鸣里倾听中国故事

时序更替,早春时节的中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经营小型农场的农场主最关注的是土地流转政策,快递小哥最希望的是完善行业就业保障,家政保洁阿姨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教育……人们都渴望在这里聆听到春的讯息。

二: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题目精选

高考的魅力在于努力的奋斗,在于你用汗水浇灌了自己的前途,在于你战斗每分每秒,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题目精》,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与结尾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语段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50例

关于名人事例的高考作文素材

1、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2、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3、为感情喝彩

4、将奉献进行到底

5、品味遗憾

6、预习青春

7、遗忘教你洒脱

8、皈依自然

9、不能向生活称臣

10、揣好梦想上路

11、我最重要

12、守候心灵的春天

13、勤俭,从这里开始

14、与往事干杯

15、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16、作别失去

17、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18、爱,是这样炼成的

19、深爱无痕

20、心灵的储蓄

21、倾听心灵的钟声

22、月若有情月长吟

23、心星点灯

24、与诚信同行

25、剑胆琴心

26、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27、起跑线上的美丽

28、倾听自己的心跳

29、给自己一个微笑

30、越过你心中的墙

31、享受痛苦

32、遗憾也是一种美

33、携手夕阳下

34、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

35、为对手鼓掌

36、关心自己,同样重要

37、黑暗中你给我一盏灯

38、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39、把清风明月握在手中

三:高中物理选择题蒙题技巧及口诀

对于很多高中的物理成绩的不好的同学来说,知道怎么提高物理成绩是非常必要的,小编整理了一些物理选择题蒙题技巧及口诀,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物理选择题怎么蒙题

排除法。对于单选题,能排除三个是最幸运的了,就算不能排除三个,也可以提高猜对的概率;对于多选题,如果能排除两个,另两个一定都是正确的。

数据验证。对于给出的表达式,可以给换成数字,进行验证。

特殊值法。可以取各种边界值,例如取0、取最大值、取哪两个量相等……如果对特殊值不成立,这个选项不成立的可能性就会很高。

选项关联。对于单选题,如果能确定假设A对B也一定对,那么AB肯定都不能选;如果是两个相反的选项,则正确的选项一定在这两个之中。多选题,也可用这个方法提高猜对的概率。

整体选项分布。一般来说,整卷每个选项被选中的比例差不多,如果剩下最后一个题,综合前面各题来看,某个选项被选中的次数比较少,这个选项正确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这个方法最不可靠了)

2高中物理选择题怎么考

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3提高物理选择题成绩有哪些方法

秒杀是基于对知识的精确掌握,比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如果你看到A,有绝对把握是对的,后三个可以不看了,你速度就起来了。如果你看不出,在4个里挑错的,后三个都挑出毛病了,所以选A,那你速度就起不来。

求方法,你的水平停留在入门阶段了。

会考题必须20分钟做完,坐等半小时到了好交卷,你就接近你你羡慕的秒杀人的水平了。

认真看书,不落一字,总有不明白的地方,坐住,想,想不通接着想,实在想不通问老师问同学,然后再来遍,不明白的地方更多了,再坐住想……,再来第三遍,脑袋不疼就学会是不可能的,别坐在那儿想起美食。不要觉得很浪费时间,比你找方法,学习效率不是高十倍八倍的。比做练习的效率也不是高三倍五倍的。

五: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

世界上有13中气候类型,那什么中国的气候类型是其中的哪几个,都分布在哪些省市,他们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本文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1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

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2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较大。

(3)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4)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属于高原气候区。东部季风区由于所跨温度带较多,又分别以秦岭—淮河一线和北回归线为界,自北向南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起来,我国气候具有三大特点:分别是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六: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生物课上讲过的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的福利时间,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1生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光合作用作为生物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所固定的能量和形成的有机物几乎是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对光合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其过程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 C3+[H]+ATP→(CH2O)+ C5

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应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下表)。

区别条件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需要酶、ATP、[H](NADPH)、CO2

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基质中

物质1.水的光解:2H2O→4[H]+O21.CO2的固定:CO2+C5→2C3

转化2.ATP形成:ADP+Pi+能量→ATP2.C3的还原:C3→C5+(CH2O)+H2O

能量光能→电能→储存于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转化

实质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并生成O2同化CO2形成(CH2O)、储存能量

联系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物质和能量,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形成有机物,并最终储存能量的过程,没有暗反应,有机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个整体,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2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场所在叶绿体,条件是要有光照,原料要有CO2和H2O,反应后产生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最初生成成份是葡萄糖,其后转化成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变化方面是将无机物(CO2和H2O等)合成有机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并放出O2,能量变化是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而呼吸作用场所在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需要的原料是O2和有机物,产物是CO2和H2O,物质变化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O2和H2O),能量变化是守恒的。

七:高中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翻译

有很多的高中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怎么翻译,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文言文虚词的翻译是什么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五.【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六.【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七.【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