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416.第416章 投入

416.第416章 投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么说,这封邀请函是真的了?”杨锐比较着桌子上的两封邀请函,一封是他自己的,一封是唐集中教授的,都是单张纸有编号的介绍信,上面盖了大红章和钢印。

唐集中戴着老花镜又比较了一遍,道:“公章没错,应该是真的,看章不看人嘛,你要是不放心,就找国医外贸核对一下。”

“我担心真是弄错了,一问,不是给他们反悔的机会?”杨锐嘿嘿的笑了两声,道:“我就想,只要邀请函是真的,我就能参加了,何必找他们核对。大会组委会也不归国医外贸管,我到时候寄了论文过去,看大会组委会怎么回复再说。”

杨锐耍了个心眼,他确实挺在乎这次国际会议的。

唐集中哑然失笑,道:“你就不怕做了无用功?”

“无非是加急写篇论文罢了,就算不能上大会演讲,我再寄给期刊社也是一样的。”

“你能这样想就好,会议总共只有几天时间,大会演讲很难,主题演讲估计也会安排的很紧凑,心态放平和一点。”唐集中循循善诱,对于这个天才弟子,他最怕的就是杨锐心态失衡,除此以外,杨锐的表现已经超越他所见过的任何学生了。

杨锐温和的笑笑道:“不管有没有机会演讲,能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也是资历。”

“对。”唐集中其实更想说,即使不能参加国际会议,也应该心态平和,不过,这样的要求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有些太高了,他不禁考虑,如果确实出现了糟糕的情况,或者自己可以想办法把他带进去,毕竟,他也是有一封邀请函的。

不过,被带进国际会议与被邀请参加国际会议,还是有不同的。

科研是讲资历的,后世的中国学者已经不把国际会议什么的当做资历了,但8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认可这份资历,这份资历就是有价值的。

杨锐第一次发表论文,特别找一篇简单而确实的论文,就是因为缺少资历。他现在明明就能做出PCR的论文,但他不做,也是因为缺少资历。

同样的论文,穆里斯能拿诺贝尔奖,北大一年级的杨锐写出来,就不一定了,因为人家穆里斯至少在《自然》上发表过论文,一个只在《JMC》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他的成就根本不可能纳入诺贝尔奖的考量。

相似的道理,80年代有无数中国人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然后埋怨自己不受主流科学界的重视。在行政命令的要求下,中科院组织人员,对来自全国的N麻袋信件进行了评审,结果发现,大部分寄信人甚至不具有基础的科学素养。

事实上,根本不用评审,就能猜到是这样的结果,有能力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学者,稍微有点脑子,也用不着先挑战哥德巴赫猜想啊,先做点小鸽子猜想,小德子计划之类的,堆积点资历,才是获得大家重视的正常手段,或者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做数学试卷,那么多的前置证明,甚至需要发明新的数学方法,随便丢一点出来,先让科学界学习一下,冷静一下,才是正常的研究流程。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首先得是一国之君这种主角类人物才行。放在数学界,没有一个终身教授之类的教职,********的搞研究,条件也太艰苦了点。

陈景润为了证明“1+2”,生生写了一本书,数学公式写了上百页,赤脚老农憋着劲儿不肯提前发表一页纸的证明,然后一口气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实在太戏剧而没有必要了,在一个工分才顶几分钱的年代,干一天活不够买纸买笔钱也是可能的。能做出这种没效率选择的,也只能是追求人物冲突,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科生,不可能是一名数学家,数学家看到不连续的数都想挠人。

杨锐是不愿意在成果方面引起争议的。

因为评价成果受主观影响大,而论文本身是客观的。

就84年的生物学界来说,构建了DNA双螺旋的沃森和克里克,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两人释放出来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研究的价值。

身在中国某大学的大一学生,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证明自己,难度或许比四十岁的老农还要高。

好在这里是科学界,写出好论文不一定会火,连续不断的写出好论文,就一定会火。

而资历越深,好论文被认可的程度就越深。

一名20岁的年轻人,如果在《自然》发表一篇论文,或许会被称作优秀的青年研究者;一名20岁的大学教授,如果在《自然》发表一篇论文,或许就可以被称作著名教授了。

杨锐做不到15岁读博士,也就指望不上20岁做教授了,不过,能在国际会议上刷一下脸,还是相当难得的机会。

这一次错过了,下次说不定就是几年以后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