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重生迷梦 > 第265章 再临香港

第265章 再临香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正辉重新降落在香港,他此时的心情和走的时候大不一样。

当然,在离开香港的时候他也是带着信心走的,不过当牌还没有揭开的时候,即使再怎么自信,沈正辉心中也有一些惴惴。欧洲显然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在美国遭遇滑铁卢对他本人的自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所幸的时候,万分之一的概率出现的事件并没有出现,而《飓风营救》的票房如同预期一样好。

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事情了,后期没完没了的宣传。哥伦比亚游说续集拍摄问题,版权分割协议等等,当沈正辉坐上飞回香港的飞机的时候,他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和他一起的三个女人也同样算是松了一口气。

最累的当然数小泽麻耶莫属,她这段时间看的文件,过手的协议比她之前累计看过的文件和协议都多,要不是井上五月最后完全充当了她的秘书和翻译,小泽麻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文件堆的掩埋中活下来的。相比之下,藤堂香橙就过得轻松得多。当然,这是其他两个女人的偏见罢了,藤堂香橙本人在保护沈正辉的安全方面的提心吊胆的努力,并不比其他人努力工作付出的努力少。

可惜的是美国足够安全,沈正辉也没有表现出危险性。

唯一的危险性大概是他应旧金山领事馆的邀请,到领事馆参加活动,和在美华人、企业家、留学生代表见面,顺便出席领事馆的酒会帮助领事馆站台。这个消息被当地的反政府非法组织获知到了之后,当天在领事馆的门外就聚集了非法组织抗议的身影。作为和曾经的国家核心和现任国家核心见过面的文艺界代表人物。沈正辉同样收获了高规格的待遇。不过非法组织似乎还懂得一点统战策略,他们的横幅除了攻击政府政权之外,居然也劝说沈正辉弃暗投明,劝说他投入到所谓的美国爸爸和日本儿子的怀抱中。对于这样的抗议,沈正辉只能哭笑不得了。

领事馆和到场录像的cctv的记者们倒是挺紧张的。不过在外国的时间长了,人都成了人精,来参加站台活动的人对于领事馆外的闹剧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后洛杉矶警方在领事馆的一再催促下,出来清场扫地,干完了自己的活的抗议人士在警察的注视下,有职业风范地离场而去。领事这才轻松下来。和沈正辉谈笑风生,恭维他是华人的骄傲。

最后领事馆的新闻居然上了cctv的新闻联播,沈正辉这个华人导演的电影在好莱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全球票房突破4亿美元,被央视的主播用一种喜悦自豪的声音播报出来的时候。全中国上下都被这个数据震得目瞪口呆。《飓风营救》的引入显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让整个电影圈心塞的是沈正辉居然不带自己玩去了好莱坞,《集结号》和《上海堡垒》像是短效兴奋剂,当时刺激了一下子,结果热血冒头的电影人纷纷跟风死得惨不忍睹,2003年的电影票房相比较2002年并没有增加多少,贡献的主力居然还是沈正辉,《上海堡垒》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票房还多,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地增加了50%以上的市场额度。

国内的导演不禁开始哀嚎。张导演也就罢了,毕竟他算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已经靠丰富的履历和经验变成了一座大山。2002年的《英雄》宣告了他在商业片上的实力,但是现在,沈正辉莫名地提高了商业片的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商也变得标准高起来,他们总拿沈正辉说事,让国内导演越发地显得苦逼起来。不少人开始打听沈正辉什么时候能够回国拍片。需不需要投资什么的。这些人触角敏锐,但是对于形势还不太了解。国内能够和沈正辉合作的都是大玩家。譬如中影、保利这种块头,民营公司最起码也是王氏兄弟影业公司这种级别的。国内导演依然生活在投资人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压力之下。

不过在张导演和沈正辉的刺激下,曾经的商业导演的领军人物冯导演勇敢地站了出来,宣布了自己的国产大片计划《夜宴》。深受张导演和沈正辉刺激的冯导演明显加快了工作的进度,在年初上映了《手机》之后,在圣诞档他即将推出新片《天下无贼》。在《天下无贼》的宣传新闻会上冯导顺便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

《手机》算得上是非常赚钱的一部片子,制作成本700万人民币,最后票房达到了5000万元,算得上是赚翻了。《天下无贼》投资成本3000万,票房达到了1亿2000万,但是光植入式广告就收入了4000万元,可以说是电影还没有播出,成本就收回来了。王氏兄弟凭借这两部片子大赚特赚。但是人比人死,货比货扔,眼见张导演在美国发行电影,成本和收入都用美元计算,沈正辉全球发行,赚的票房用亿计算,冯导演一颗不安分的心也活动起来,国内最优秀的商业片导演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他自己通过对所谓的国产大片的观察,觉得如果是这样的模式的话,除了必要的特效外包之外,似乎自己也能够做。于是在同样红眼的王氏兄弟的支持下,《夜宴》的计划趁热打铁地被提了出来。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天下无贼》的票房火爆的基础上的,冯导演品尝到了港台偶像明星加内地实力派演员配合的甜头,虽然做不到张导演的国际化阵容,但是凑一个亚洲优秀阵容还是没有压力的。

擅长艺术片的陈导演同样也没有闲着,结束了自己悠长的假期,陈导演带着对商业片导演的眼红重新返回了电影圈工作。这个时候,大片的概念在张导演和沈正辉的成绩映衬之下。概念火热。所有的有底气的导演都在琢磨自己的大片模式是怎么样的,刚刚从政治片中解套出来,思想解放还没有形成商业片的概念的导演群马上就不得不追求商业大片的概念了,这对他们来说有些强人所难。眼界开拓,获得了国际认可的陈导演显然也带着自己的思考模式。

张导演启用了华人顶尖演员。这一条路难以复制;冯导演尝试用商业片成熟的香港导演来带大陆演员,这一条路他自己正在努力摸索。沈正辉不是一个常规的例子,在陈导演理解来,他似乎对于融入其他文化完全没有隔阂,陈导演是带着观摩了《上海堡垒》、《药师寺凉子怪奇事件簿》、《飓风营救》这些个成功例子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三个题材完全不搭界。但是沈正辉在导演这三部片子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将各种完全不相同的心理表现得足够清楚明白,能够抓住对应的观众的心。

陈导演最后研究勉强给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沈正辉所依赖的编剧太强大了,他本人只需要将编剧的意图转化成画面,所以他才能够这样风格多变。他本人就是一个转换器,这才是成熟的商业导演。不然的话,完全无法解释他的能力。当然,即使这样解释,也很难说明沈正辉为什么风格如此多变,恰如其分地和他的电影题材相一致。不过陈导演既然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他本人也具有国际化的背景,他所设想的大片风格迥异于张导演和冯导演。他要用真正的国际化来实现商业化。

在回国之前,陈导演特意到日本和韩国参加了一系列的电影艺术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大多在政府相关机构、民间团体的组织下。在电影学校、影视团体内召开,陈导演在这些研讨会上开始宣扬自己的电影理念,按照他的说法是要把东亚地区电影市场努力融合成一个整体,加强东亚地区内部的电影交流。借着这些活动,他广泛拜访知名电影人,影视明星。为自己的新片造势,宣扬自己的新片将要集合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的明星来打造一部优秀的电影。

因为陈导演的名气。于是这种宣传同样也被日韩的有心人注意到了。陈导演顺便在日本和韩国拉投资,为了保证发行。他还特意拜访了所谓对华最友好的电影发行公司——春日映画。

可惜的是沈正辉当是不在日本,他到美国去了。即便是如此,福田光美还是屈尊和陈导演见了半个小时的面,在对方的巧舌如簧之下,福田社长原则性地答应愿意帮陈导演做日本地区的电影发行,也愿意帮他为日本之外的地区的电影发行牵线。

陈导演还顺便和华人新锐导演陆阳做了一番交流,不过一个文艺片导演和一个商业片导演坐在一起大概也就只能自说自话。倒是宫本对陈导演比较感兴趣,不过宫本已经彻底脱离文艺片的范畴了,在经历了各个大导演的影响之后,加上他越来越多地和奈须蘑菇、武内崇一类人物的交往,他整个人的思想和趣味似乎有着跑偏的迹象——用另外一种说法来说就是他正在逐渐酝酿自己的风格。两个人思想层面完全不同,都没有从对方那里学到什么东西。

陈导演颇为不解,这两个人似乎对于电影都没有深刻的见解,为什么能够拍出广受好评的电影呢?——难道电影导演层次越低作品就越受欢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和者甚众?如果这样想的话,陈导演觉得自己一辈子估计就拍不出来票房不错的片子了,赶紧把这个想法排除出脑外,他倒是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两位导演都特别强调剧本的重要性。宫本在他面前甚至大吐在周星星麾下工作对方老是改剧本或者没有剧本的苦处。陈导演觉得自己抓住了核心,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自己的剧本,确保没一句台词都含义深刻,整个故事蕴意深长。

当冯导演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夜宴》,张导演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十面埋伏》之后,陈导演也高调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无极》。三名中国还在工作的名望最高的导演,相继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而且是大片计划。这让中国大陆电影圈也感到沸腾起来。

沈正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的香港,他没有看国内的新闻,也不知道这三位导演是受了自己的刺激。不过当他走下香港飞机之后,就被眼前的狗仔记者海给震惊了。

成群的记者像是围堵大明星一样冲了上来,将话筒都要塞到沈正辉的嘴巴里面了。这个时候。一直跟着沈正辉的三个保镖总算是发挥了作用,三个人勉强地挡在了沈正辉、小泽麻耶和井上五月的面前,但是还是被记者们冲击得摇摇欲坠。最后还是机场的保安上来维持秩序,才勉强保护了六个人不被踩死。

然后沈正辉不得不简短地回答香港记者(中间大陆和台湾的记者似乎也不少),记者们的问题都是冲着《飓风营救》4亿美金的票房来的,高喊的问题包含下面几个:

“沈先生。《飓风营救》拿到了全球四亿票房,您的导演收入是多少?有分成吗?续集什么时候拍?还是你执导吗?演员会不会换?”

“沈先生,在你的刺激下,内地三位最著名的导演都宣布自己将要开拍国产大片,你看好他们的举动吗?能不能预测一下这三部片子的票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