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王林伟竟然把脑袋晃成了拨浪鼓,说道:“开什么玩笑,一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这位麻经理,你大概是不太懂光学工业,更不了解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吧?连日本人也不敢说达到这个水平,我们江光总厂虽说是国内顶尖的企业了,但真的和日本人比不了!”
“那这么说,王厂长并不想把江光总厂的技术水平,提高到这个级别了?”
麻友公并不着恼,对他来说,当今中国不说理论水平,单说光学技术的工程应用,超过他的两只手数的过来。
一个人当他内心强大的时候,别人的目光就不再那么重要了。王林伟认为他“不太懂”光学工业,最终不过是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只能是他“不太懂”光学工业而已。
“想,怎么不想?”王林伟吱溜一声,直接闷了一杯白酒,讪笑道:“我做梦都想把江光总厂的技术搞上去,但光想有什么用?我们光学工业是高科技产业,想提高一丁点技术,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源投入。但别看凤凰老大的牌子,盈利却也不过是勉强够活而已,哪有钱去搞这个?”
王林伟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麻友公还是轻笑了一声。对方打的算盘很精明,但却说不上智慧。
这个王厂长,真的是有够滑不溜手的。自己几个问题,他话里话外都在贬低着江光总厂,显然对自己的来意已经有所猜测。
江光总厂是个很奇特的企业。他是国企,是在沪市a股上市的股份制企业,这让企业的负责人拥有很大的自由权力。
确实。它的盈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直都属于不温不火的那种。饿不死,但也说不上是好。投资的回报率比存银行当然强不少,但面临的市场风险却更大,风险收益比上。其实没什么优越性。
但同时,江光总厂也是一座宝库,因为它是共和国最顶级的光学工业企业。
麻友公不由得想到,临来之前周硕说的一番话。
基本上来说,相机工业和光刻机并没有什么相干。相机造的好,并不表示说你的光刻机就一定造的好。相机和光刻机虽然同属于光学工业。但差距真的是非常的大。
比如说相机的镜头,一般使用的是冕类和火石类玻璃,通过在材料里加入稀土材料来提高光学性能。
但光刻机的镜头,使用的原料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追求的是耐高温、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能好等特点。为的是用于制造对各种波段透过有特殊要求的棱镜、透镜、窗口和反射镜。从功能上和追求自然可见光的相机镜头就完全不同。
但这并不是说,光刻机工业和相机工业就没有关系了。
事实正相反,没有一个优秀的相机工业企业的国家,就不会有优秀的光刻机工业。
世界“曾经”的三大光刻机生产商,尼康和佳能本身就有强大的相机工业。而阿斯麦本身虽然不产相机,但它的镜头却都是来自卡尔蔡司,至于说卡尔蔡司是干嘛的,恐怕就不用多说了。
何以这些光刻机厂商背后。都或明或暗的有相机厂商的影子?甚至干脆就是相机厂商赤膊上阵,直接兼职做了光刻机的工作?
说白了,还是商业规律使然。
早期的光刻机。加工精度不高,一般的光学企业都能做的了。说起来用的技术,水平大致与相机镜头倒也差不太多。
顶多就是磨床的参数有所修改,以便适应不同光学玻璃材料的加工过程。但加工精度上的要求,并没有超越相机镜头的水平。
但随着光刻机技术的提高,加工精度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投入的研发资金,这时候就逐渐占据了光刻机成本的大头。
这个时候专门造光刻机的企业。就要把研发成本均摊到产品成本之中,以至于产品成本急剧上升。
但相机工业发达的企业。却可以将开发光刻机时使用的技术,用来改进相机的水平。这样光刻机需要分担的研发成本,就大大下降了。
比如说同样研发高精度的研磨机,涉及到研磨剂、研磨料、抛光、镀膜等技术,这些技术光刻机能用,相机镜头同样能用。
而过些年,人们对相机技术的要求提高,这个高精度的研磨机也能用到镜片制造当中去了。
这一来二去,有相机工业支持的企业,光刻机成本自然比纯光刻机企业下降的厉害。而另一边由于有开发光刻机产生的优秀技术,这些企业在相机技术上也突飞猛进,在相机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这样的循环一旦形成,自然就是为技术升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
而那些没有相机工业支持的厂家,则只有放弃光刻机市场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说收购一家相机企业,这看似和光刻机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为,却是保证光刻机技术发展的关键。
而作为国内顶尖的光学企业,也只有江光总厂有这个底气,有这个底蕴,能够在国内市场和欧美日相机企业掰掰手腕了。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光总厂将是泛翰集团不惜代价也要拿下的企业。更别说江光总厂的业绩提升,将会带动光学材料和石英材料领域的科研投入增长,进而对中国电子产业基础产生的夯实效果。
很多时候大企业看起来明明做了一件亏钱的、或者收益不明显的事情,被称之为战略布局这一类的操作,基本上都是这般用意。
类似的有当年起点推动网络作家加入作协,好多人看来是去跪舔传统圈子的事情。但是翻过篇来看,这不也是提高了社会对网络的认可度,进而让更多人投入到网络作家的行列中来。作为当时业界第一的起点。当然会由此享受到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