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历史扳道工 > 第336章 乌鸦嘴

第336章 乌鸦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传令下去,所有人马上找背风的地方躲避。”岳飞命令道。他的命令一下,将士们立刻忙碌起来。

孙珲看到西面的天上,灰蒙蒙一片直压过来,天空瞬间变成了一边灰黄,一边湛蓝,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壮阔奇景,不由得呆住了。

灰黄狠狠的挤了过来,湛蓝迅速的退了出去,不一会儿,整个天空便被沙尘一口吞了。只有太阳在挣扎,一会儿被沙尘推走,一会儿又挤进来,在灰黄的天上,变成了一个忽强忽弱的亮点儿。

紧接着,一道沙墙好似山岳一般的腾空而起,平移而来。

孙珲一下子明白了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里头一句的“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什么意思了。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以前读到它时,受到广为人知的那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影响,误解了诗意,可在现在这一刻,孙珲才明白,诗人的描写是多么的形象。

后世已经见不到《凉州词》的唐代原刻本。存世最早的版本是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清朝乾隆年间,由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中,把这首《凉州词》的第一句改成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些文人也十分赞赏,认为“黄河远上”比“黄沙直上”更富于美感。二百多年来,随着《唐诗三百首》的广为流传,以讹传讹,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大多只知道“黄河远上”,而不知道还有“黄沙直上”一说,更不知道原诗竟然就是“黄沙直上”。这么改,这一句是“美感”了,但却与全诗的情调格格不入。更为严重的是,它脱离了生活,违背了玉门关与凉州的黄河相距1000公里的地理实际,抹杀了西北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的气象事实。

“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是西部地区历史上称“雨尘”、“雨土”,今天称之为“沙尘”和“沙尘暴”天气的真实写照。有一次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自东向西,出嘉峪关不久,便遇上了沙尘暴,其时一阵狂风,卷起黄沙,接天滚地,迎面冲来,锋面壁立,汹涌前进,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历久不息。竺可桢联想北方夏秋间的青纱帐,当时把这一大规模惊天动地的自然现象戏名之为“风沙帐”,但仍不如“黄沙直上白云间”形象,“黄沙直上白云间”可以说是描写河西走廊风沙帐的绝妙佳句。

此时狂风卷起的千里尘沙,便像黄云一样直上高空,把太阳遮得昏暗无光,天地间一片黑暗,狂风怒号,有如百鬼夜哭一般。

“您是第一次看到这黄沙雨尘,是吧?”岳飞看着孙珲吃惊的样子,笑了笑,问道。

“是,没想到第一次来这里,就遇上了黄沙雨尘。”孙珲苦笑了一声,点了点头,心里暗骂了自己一句乌鸦嘴。

“当年我第一次遇到这黄沙雨尘时,也是毛骨悚然。记得,那会儿我所在的队伍,在有个叫黄龙山的地方屯垦,那里是高山上的平原。当爬过一个叫六道湾的山梁后,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迎面而来,一条小河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有绿草的地方,便有羊群散落其间。到了驻地,见不到营房,走近了才看见,原来房子是半地下的干打垒,一扇扇的窗户紧挨着地面。我问当地老兵为什么这么弄,他们说一会儿就知道了。当时提辖和几个老兵都显得很紧张。命令抓紧卸车,吃饭,进屋,还特别嘱咐,万一迷路,就地卧倒,待命。我当时不知这黄沙的厉害,午饭后,我便在营房边溜达,一会儿便看见远处黄龙腾起,声如牛吼,嗷嗷的,象闷雷滚动,天边一开始有一条抖动的黄线,向前翻滚,越来越宽,十分壮观。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反应,黄沙便一扫而过,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眼前只是一片黄,看不到房屋,看不到运粮草的大车,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腿,我伸手打了一下脸,还好,有感觉。我伏地前行,足足花了半个时辰,才找到那窝棚。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沙尘暴。”可能是为了缓解孙珲的紧张情绪,岳飞讲起了他当年当兵遇到沙尘暴的往事。

“将军说的这种黄沙我也见过,不过那一次是在烈日之下,一面阳光照耀,一面风沙起舞。风声是呜呜的,偶尔带一两声尖叫,飞起的砂砾打在墙上,墙都经受不住。一阵疾风,真能把斗大的石头吹得满地乱滚,那也叫一奇观。可怕的是,那风真的可以杀人。我当年亲眼见到的,一个牧民被一阵风沙卷走了,后来才知道,他给抛到了两里外的一座山上。”护兵也在一旁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