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莱接着往下看这位党卫军军官的报告,发现他并没有说明这辆苏军的“KV-1”重型坦克是否被击毁了,这让他感到很是失望,他猜想这辆坦克很可能平安无事的从党卫军手里逃脱了。
他心里最想看到的画面,其实是子弹钻进那个美丽姑娘的身体里血花飞溅的情景。
希姆莱看完了报告,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武装党卫军这个他的黑色骑士团对待敌人还不够冷酷和精确,他应该继续加强构建党卫军的精神中心,以适应“种族清洗”这个“为民族和祖国所承担的最艰巨的任务”。
希姆莱又专心于他的事业当中,对这份报告并没有去多想,只是将它撇入已经看完了的诸多文件当中。
孙珲没有想到的是,这辆巨大的“T-34”多炮塔坦克,竟然只在10天的时间里就修复了。
这辆被人当成废物的重型坦克给回收队运回要塞之后,凡是有一定作战经验的军官都认为它没什么用,“一辆德国人的‘4’号坦克就可以轻易的击毁它。”伊瓦尔上尉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孙珲说,“我们坦克排是绝对不可能要它的,哪怕是有人愿意来开它。”
但孙珲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在野外的战斗中,这辆体型巨大却又装甲单薄的坦克是很容易成为移动的活靶,但要是在城市防御战中,应该是不错的防守利器。
他的想法得到了乌兰诺拉索夫中尉的支持,这位见习军官以前从没有上过战场,只经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现在也只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经验不足的他只是认为这么大的一辆坦克不修复起来加以运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因而他主动承担起维修这辆坦克的任务来。
在向团政委汇报并得到批准后,他找来了被117坦克排解救下来的那些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官兵,他们当中有几人是技术军官,他请他们查看了“T-35”坦克的情况,这些人认为这辆坦克的损伤其实并不大,很容易修复,只是几个关键的零部件坏了,加上缺乏油料,所以被驾驶他的官兵抛弃。乌兰诺拉索夫知道要塞的武器库有一个机械备件仓库,他带人在那里找到了需要的零件,经过艰苦努力,仅仅用了10天,这辆“T-35”坦克便修复了。
本着团政委“一切能够利用的都要用到战场上”的指示,在孙珲的建议下,这辆“T-35”坦克配给了步兵团,随后这辆坦克被团政委命名为“红色要塞”号,归乌兰诺拉索夫中尉指挥,车组的11名成员有5人来自于维修人员,3人来自于游击队,3人来自于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