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铁料的订单,解决了最关键的资金的问题之后,钱不缺乏的时候,有了足够的人力,定海军发展,一定会插上翅膀。
这一场骚动,因为仁宗的稍稍妥协之后,落下帷幕,暂时安抚了这些人之后,仁宗又让叶清臣加快了转移的速度,之前,还是慢慢抽调的工匠,现在只要是铸造司和工部局的工匠,直接粗暴的抽调,先把赵信需要3万工匠凑到再说。
在这一场大风波之下,另外一个事情,又引发了一连串骚动。张艺败了,之后他自请下去,被仁宗一撸到底,最初还是参知政事衔的州判,后面一路向下,削了参知政事,削了尚书衔,只差没有让他告老还乡。
张艺也聪明,他知道贬谪只是起点,只要贴料的事情继续酝酿,找到他,并且揪出来他,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与其等待这些被查出来的,还不如主动一点。
不等御史台查,就主动的上缴了差不多300万贯的资金,以换取自身的安全,算是逃过一劫,仁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恢复了他礼部尚书衔,并且以礼部尚书的名义,知楚州。
300万贯,很是肉疼,可是张艺还留下了少许,不能说跟之前那么的豪富,总算是可以差强人意,他算是逃出了这一劫,可是他主动的拿出了300万贯,让叶清臣和仁宗开始看到了这个灰色地带的可怕。
一个参知政事有这么多,底下的或许没有那么多,可是人多啊。
叶清臣这里,实际上是有一些人的名单的,只不过没有这个机会,当三司,御史台和仁宗三重的力量透视过来的时候,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命了的。
以这个为纽带,在一些灰色地带,一共抓了差不多800多位,这些最高只是3品的官员,最终揪出了差不多800万,不是抄家胜似抄家,连仁宗也大大的动心,抄家这真的是最快的方法。
由此可见北宋的富裕,朝堂上,一年收入的两千多万贯,可是只是一小部分的官员,就积累除了800万贯,财政问题,在这里,一下子就解决了。
当然了,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真的查清楚了么,没有,可是继续查下去,整个朝堂都要出问题,他们的位置,更加的简单了,北宋多少官员,多少没有实职的,让他们先过来替代,只要有几个月到一两年的时间,就熟悉了,到时候,看情况再来一次。
北宋的官员们,没想到仁宗居然有瘾了,不过能够在朝堂上面贪污,还不被发现,他们都是有能力的,错开了更换铁料这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要想揭开盖子,非常困难的,而且有这个震慑,他们也会小心一点,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发现。
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的收获,仁宗当然要饮水思源,这一切都是赵信带来的,多了800万贯,对于北宋的财政状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更别说因为换装铁料而减少的钱,两者叠加,几乎超过了1500万贯。
可是要怎么给呢?就算是仁宗,也不可能无所顾忌,铁料的事情,是有正当的理由,海量的节约的前提下,要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给定海军钱的话,那可就要影响到朝政的平衡了。
最终,跟叶清臣商议,之前答应给定海军钱,一步到位,另外,关于工匠和其他的要求,也加大码的满足,一套组合拳下来,赵信获得的好处大了。
这一场以铁匠作坊为主体风暴,在短时间,就席卷了整个朝野,从中枢,到地方,在三司的监管之下,有三司使和内部的一些官员监控,在深挖之下,居然得到了更多的订单,总数高达4亿斤以上。
听起来是很多,可是这也就是20万吨左右,比起北宋一年的产出,也就是多了一点,其中最少有一半以上,是本来不是使用铁的,在铁料降价了之后,转而使用铁的。
首批的订单,只有8000万斤,也是高达250万贯的一个可怕生意,不过最初,只有前期属于枢密院的,送往了大名府,还只有1500万斤左右,主要是枢密院的1000万斤和韩琦等几个高层的,剩下的,还在完善,特别是跟叶清臣的事情之后,需要整合起来,再过去。
在数百里之外的大名府的,接到了第一批订单赵信,还是有些不敢置信,曹刿亲自送来的,三司起草,最终东西府和仁宗共同背书的订单,就这么的送来了。
1500万斤不多,也是一星期满负荷生产的产量,这或许不会让赵信吃惊,可是后续,可能有2-3亿斤,这就让他足够吃惊了,保守估计,如果这是一年的量的话,只是从铁匠作坊购买的铁料就高达1000万贯。
赵信生产铁料的成本,目前已经降低到了17文左右,未来加大产量,增加规模的话,还会有少量减少的,在3亿这个数字之下,每减少一文,就是30万贯,如果降低到8文的时候的,可能几百万的利润。
一场让赵信始料不及的工业革命,就这么的产生了,有了铁匠作坊,北宋会装备更多,更好的铁,这就是变化,虽然无法立竿见影的解决北宋的全部问题,却可以从根子上,增加北宋的实力,这一点,是赵信最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