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家谱!
没错,就是古代大家族最具有权威,也最喜欢公祭收藏的家谱。
俗话说,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又称谱牒、族谱、宗谱、家乘、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家谱雏形的记载。
林逸记得清楚,大文人梁启超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千年文明古国,历经沧海桑田,身处其中的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长期以来,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随着时代变迁,家谱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许多尘封已久的家谱走进收藏机构和公众的视野。
作为藏家,在林逸看来,如今的家谱、尤其是皇家名人家谱,将成为未来藏界投资的新热点,其市场升值潜力不容忽视。
而说到名人家谱,林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首推“天下第一谱”---《孔子世家谱》。
据林逸所知,在有关孔子的谱系中,由孔子77代嫡孙孔德成等于1937纂修的铅印本《孔子世家谱》最为完整。据此可知,孔子裔孙多次出现单传情况,自孔子而下就连续七世子孙单出,自九世起孔氏人口方逐渐增多。谱内收录散处全国的孔氏裔孙共182支。全谱154册,体例精严、剪裁得当,系目前国内馆藏册数最多的线装家谱。
不过说起来最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孔家家谱,应当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纂修的《孔子世家谱》。
该谱文字为朱红色活字印刷,异常精美。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的梁启超收藏过该谱,在第一卷开头右下角,赫然印有梁启超阴文方印。国家图书馆方志馆负责人说,戏剧家孔尚任既是谱中人物,又是家谱编辑者,此谱又曾为名人所收藏,是存世家谱中的珍品。
实际上,除了比较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名人家谱外,更大价值的家谱则是“玉牒”,即皇帝家族的家谱。
据林逸所知,淘书笔记有记载,“玉牒”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皇室家谱《仙源类谱》。
该谱记录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廷美)之下六世以后的皇亲世系,是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玉牒。这部玉牒成谱年代约为南宋初年,虽然仅存残谱一页,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极少而弥足珍贵。此皇室家谱目前只有两件,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
相比之下,清代玉牒记载的内容较为翔实、装帧华丽。现存的千余册清代玉牒,是我国惟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谱。笔者见到的这部《圣祖仁皇帝(康熙)位下十四子多罗恂勤郡王世系谱》为清内府抄本,修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记载康熙十四子多罗恂勤郡王允禵支下,从允字辈至载字辈六世的世系。爱新觉罗?允禵深受晚年康熙帝宠爱,屡立战功,驻军西北。雍正即位后,他被削爵禁锢,他于乾隆二十年六月去世,谥号曰“勤”。该谱内文字有三种色彩,第一种是黑色,第二种是朱色,第三种是朱色上覆盖黑色。黑色用于已亡故的列祖列宗,朱色用于修谱时尚健在的人,最后一种则是初修谱时未亡、而在后次修谱时亡故者的人名。
在林逸看来,从清代玉牒中,后人可以看到200多年间皇权更替、宫廷斗争、皇族爵位的继承等皇族纷争,玉牒还是中国最为完整的清代皇族人口统计资料。因此,清代玉牒是无数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甚至被称之为“国宝”也是可以的。
但是眼前这部《朱氏家谱》就特别了,因为这座古墓是明代时期的,而明朝的国姓就是“朱”,再加上这座古墓是难得一见的“三棺一椁”,那就更加说明了这座墓主人的不同凡响。具体到这具女干尸身上,就是,她不是金枝玉叶,也绝对和朱家皇族有关。
看着林逸拿着那函古书发呆,张队长等人不禁好奇,出了什么事儿?难道这古书上也有什么秘密不成?人都是好奇心很重的,于是大家也都凑了过来。
林逸也不说话,直接把这部书递给他们细看。张队长,叶秋,蒋乐,还有考古队的其他人,全都凑过来看。
《朱氏家谱》?
只要不是傻瓜全都知道,这次大发了!
为什么?
明朝的老祖宗可是姓朱的!
再加上这“三棺一椁”的阵势,这位基本上被活埋的女主人,定是皇族权贵!
兴奋,紧张!
原本已经疲惫不堪的所有人,此刻全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动起来。
张队长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他对着大家伙只说了一句话,“赶快给上级打电话!”
不用怀疑,从明天起,这里将会云集国内各大媒体---
考古新发现,即将诞生!(未完待续。)